码头位于规划建设的滨江慢行系统重要节点,从政策层面看,两个码头改造均为临时建筑。两个码头从区位和规划层面来看均位于非常重要位置,若按新建建筑标准设计有无限发挥空间。但从政策层面看,均为临时建筑, 现有大棚必须保留。从经营层面和建筑现状来看,需要实现好的效果,又必须控制在有限的手段和造价范围内。各层面之间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, 如何协调诸多不同要求,成为设计的出发点。
大棚外沿设计膜结构的拱券外界面, 把原来的伞状结构转化为完整的盒状结构。连续的古典拱廊创造出优雅的仪式感,完美契合婚礼的行进序列。以原有墙面分块为格网三种色调的喷漆,像素画的艺术手法抽象表达重叠的山形。铺地图案沿建筑外轮廓平行外扩如海面的涟漪。
码头开关站位置独立设置新建建筑。模块化的布置十个单元,可根据不同需要增减组合。每个单元可以标准化,实现工厂预制现场装配。相互之间错动30 度,底部圆角并内收,富有韵律和变化。模块化的单元顶部形成可分可合的的屋面,绝佳的观江平台。改造后的大棚与新建服务设施,一大一小、一轻一重。犹如大小礼盒,容纳生命的精彩时刻。